伴隨著技術手段和傳播方式的一個改變而來,是信息接收模式和媒體使用方式的一個巨大的變化,媒體也被運用于會議,
會議媒體正在加速發展。新型事物和傳播方式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對人們原有的一個生活方式和社會機構都發生了很大的一個影響。
新型大眾傳媒形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的打擊了原有傳播形式的一個發展,電腦、互聯網、手機等一些新型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對原有的傳媒產生了非常大的一個沖擊。新媒體氣勢如虹、一路攻城略地將觸角滲透到現代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使傳統的媒體積極敗退、接連失守。全媒體時帶的到來,同時也對原有的大眾傳媒平臺上的營銷活動產生了一個巨大的一個改變和影響。
伴隨技術手段和傳播方式的改變而來的是信息接收模式和媒體使用方式的巨大變化,新媒體的人性化和功能的集約化對公眾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都產生了影響。時代的變革使傳統的媒體運作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如果不做出快速調整以適應新的信息傳輸和媒體運營方式,傳統媒體就很可能被淡出歷史舞臺。傳統媒體生存環境、傳播環境的變化,讓以傳統媒體為平臺的傳統營銷逐漸失去效果。新型技術的一個發展,不僅是對原有媒體的一個沖擊,同時也是對原有媒體形式的一個組合,新型媒體,將原有媒體的傳統單一功能很好的組合,從而更為方便更給全面的了解到生活中的新聞信息。從爭論互聯網是不是第四媒體,到短短幾年后探討手機收可以作為第五媒體,而對于具體的概念來說,并沒有一個具體的細節分析,另外通過不同媒體形態的信息融合,以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子報紙、數字廣播、數字電視、衛星電視、車載電視等等媒體形態從傳統的形態發展而來,成為新媒體的另一種形式。
特別是在全媒體的環境中,媒體終端更多的是在計算機、通訊等技術領域快速發展,媒體行業更多只能控制信息內容而對終端形態的控制卻相對較弱,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獨立于其載體的特性日益顯現。
在對不同形式的信息的利用中,傳統媒體對信息形式的限制比較大,如廣播只能承載音頻形式的信息,而新媒體如手機、互聯網則對音影圖文等信息形式都能容納,這就使得信息受到載體的限制減小,增強了其獨立性。
新聞信息獨立性的增強,擴展了信息的使用深度。通過對信息的歸類和整理,可以形成強大的信息庫資源,媒體機構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提供信息搜索、信息集成、咨詢服務,使得沒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能夠再次被利用,通過將分散的信息匯集,為相關方面提供系統的翔實的參考資料。
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加劇,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仍然共存,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某種媒體形式的完全消失,而傳統媒體也在借助數字技術等新的手段實現重生。多種媒體的并存,使受眾雖然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媒體的主動權,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種媒體的共同影響。
這種多種傳播方式相互交織的模式,一方面表現為在同一時間不同媒體的交織,使受眾同時接收多種媒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選擇手機瀏覽獲取新聞,但是同時也可能會不自覺地受到車載電視節目的影響。這種媒體形態的多元化與競爭的激烈,一定程度上使媒體網絡覆蓋面過大甚至涉及私人領域。媒體高密度的分布和高強度的傳播可能使受眾感到其個人生活空間受到擠占,這種傳播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合理,仍有待研究。
另一方面表現在對于同一新聞事件不同媒介報道會交織。受眾可能會通過早上看報紙,工作中上網瀏覽新聞,晚上看電視等多種途徑了解到同一新聞事件,如果各種媒體的報道各有側重,則可以相互證實、相互補充,通過短時間內使受眾反復接觸,增強受眾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和關注度,通過組合報道優化傳播效果。但如果各種形態的報道同質化程度過高,則會讓人感到厭煩。因而,不同形態媒體在報道中應該發揮其獨具的優勢,相互促進。此外,多種傳播方式的交織,也使得受眾隨時隨地可以用最方便的終端來獲取信息,提高了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