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展覽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一樣,高檔次的會議場所如雨后春筍般的崛起;創建會議城市的口號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重復辦會、盲目攀比、無序競爭,成為繼展覽業之后會議業的叢生怪象。外交部聯合發出《關于嚴格控制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通知》,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管理在華舉辦國際會議,提出了“服務發展、確保重點、規范管理、精簡務實”的原則。伍方會議服務相信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剛剛有點模樣的中國會議產業,能夠少走彎路,在健康的環境中走得更加順暢。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十二五”規劃藍圖已經繪就,中國經濟繼續大步前行,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特別是科學技術類國際會議,不僅及時報告國際前沿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傳遞最新行業資訊,展現全球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愿景,而且與當前科技最新發展緊緊相扣,既突出前沿,又注重實際。如果專業會議連帶專業展覽,專業化的參會人群成為展會最專業的觀眾、客戶和買家,專業化的展會為專業化的參會人群提供科學技術領域最實際的需求,將為引進海外優秀專家和創新項目提供契機,也為我國科學家不出國門參與國際交流搭建平臺,從而推動我國的科學發展和科技進步。一舉多得、服務發展的專業化會議,應當并不會受到限制,而且值得倡導。
無論是規范管理,還是突出重點,都應當對那些內容空洞、華而不實、追求形式、勞民傷財、盲目攀比的會議亮起紅燈,理所當然地應該被列入“調整或清理”之列。因為人民的錢財不能打水漂,還因為中國經濟的車輪不能被耽誤在空洞清談之中。
規范管理,精簡務實,這同轉變展覽行業中出現的問題一樣,應當在會議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市場化。但是目前我國會議業的現狀由政府埋單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完全商業化運作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鼓勵,顯得不合潮流,而形影單薄。當一些會議主辦者在為國際會議申辦經費四處伸手時,商業化運作的會議主辦者舍得投入建立自己的海內外專家庫,跟蹤世界科技領域領軍人物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成果,常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會議項目;當一些會議主辦者在為招俫會議參加者而許諾許多額外的禮遇,承諾許多免費的招待時,商業化運作的會議主辦者則把功夫做在主題的甄選、議題的制定、演講人的遴選、現場會務的組織等決定會議質量的要素上;當一些會議主辦者在為花錢請人講演以壯聲勢之時,商業化運作的會議則把會議當成一個市場,要在這個市場上展示自己的產品即研究成果,則要掏錢才能登臺。商業化運作的會議公司從辦會中掙錢求生存,從辦會中為社會做貢獻,這才是會議能夠發展成為一個產業的根本原因。他們不應被忽視,而應給予重視和扶持。
新近出臺的文件如果對一些伸手辦會的主辦者來說是一道緊箍咒,那么,對那些商業化運作的會議公司而言,面前展現的應該是一片迎春花。一些機關團體辦會者將會逐步退出辦會主體隊伍,商業化運作的會議公司將會成為發展中國會議產業的主力軍。伍方會議服務期待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