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永江5月10日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就我國目前慶典和論壇活動等活動較多的現象進行了點評。他從三個方面對會展業中的“面子工程”提出了批評。
李永江表示,中國的會展業特別是近10年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無論是從數量、質量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進步。但是,在這種發展的大好形勢之下,也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李永江指出,首先是會議、展覽等活動的題材價位雷同。他表示,目前同行業惡性競爭搞展覽的現象是比較嚴重,主要是缺乏比較獨特的題材。他建議搞節慶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特點,搞出不同的、有別于大眾化的,反映各地區特點的節慶活動是比較受歡迎的,而且也有生命力。
其次是專業化水平不夠。他說,“在國際上開會,搞專業化的會議,一般的都不賠錢的,人家搞得好的專業化會議都是賺錢的,通過市場運作專業化會議都是賺錢的。我國目前的論壇專業化的很少,我們今后的方向就是吸引國際上的專業論壇到我國來舉辦,或者是專業年會。”例如,世界醫學有很多專業委員會每年要開年會,醫學的分科是很多的,牙科、骨科、婦產科、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都有年會,這種年會組織好了是賺錢的。我們所要提倡的就是這種專業性的年會,能夠落戶到中國,提升國家的形象。
第三點是市場化程度不高。李永江指出,現在全國論壇市場化運作的比例不到10%。如果現在財政不支持的話,會有相當一部分論壇、會議就舉辦不下去了。“財政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總是用財政的支持,政府不能總往里面貼錢。節慶活動應該注入市場的力量,走市場化的道路,政府可以主辦,有一些環節可以搞市場化運作,包括廣告的宣傳,各方面都可以搞市場化。”他說。
對于二三線城市舉辦大型會議論壇的良策,李永江建議是二三線城市可以結合本地區的情況搞一個特色產業的論壇,當地政府應該加以扶持,這樣對自身的城市也是種宣傳。李副會長特別指出“好題材”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