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方會議服務發現,由于國際會議已不再是政治官員的專利,許多從事其他職業和擁有非官方身份的人士也積極介入多邊外交活動,于是有了軍事外交、經濟外交、科技外交、環境外交、民間外交,甚至夫人外交。在國際交流中,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表演家等也被稱為“文化大使”。不過,會議外交卻不以職業或身份為劃分的依據,而是貫穿于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社會諸領域。它是傳統外交的繼承和發展,是以國際會議為主要形式和依托而展開的外交活動。
會議外交有兩層含義:
一、多邊外交的另稱。國際會議并不排斥雙邊會晤、會談,但多邊活動學占主導地位。會議外交擺脫了兩個國家之間相互交往和周旋的局限性,在更大舞臺上進行國際交流、討論、磋商和決斷,追求以多國的相互作用和協議來解決國際上的共同問題。西方七國首腦開會旨在解決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問題;召開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是為了討論歐洲的安全問題;海灣阿拉伯國家聚首以協調海灣國家的行動;東盟首腦會議致力于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會議外交是今日國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集團外交的等同語。在國際會議中,每個國家總是從其本身的利益出發行事,但往往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根據共同的利害關系組成有形或無形的群體彼此周旋有共同利益的大國為了更好地進行爭奪而組成對立的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協約國和軸心國便是明顯的例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分別以美、蘇為首的兩個軍事集團也曾顯赫一時,一度左右世界。現在則是北美、西歐、東亞三足鼎立。遍及全球的無數個次區域集團的出現,進一步反映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的發展。大小國家正在進行新的組合,新一輪的聯合和斗爭之勢不可逆轉。
特別是中小國家,為了在激烈的大國競爭中求生存和求發展,也不得不聯手合作。國際會議正是各種集團進行集體討價還價的論壇和交易所。
伍方會議服務可以說,今后的世界,不論是以合為主,還是以分為主,尋找共同語言、協調相互關系仍是發展的大趨勢。人類的交往越頻繁、越深入,這種需求也越突出。會議外交,作為現代國際效的獨特手段,將越來越顯示它的重要性,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