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頁會議記錄上,筆記內容居然字體粗細不一,同一天的會議記錄竟然出現不同版本。
……
近日,杭州市臨安區河橋鎮紀委、監察辦在村社交叉巡察中發現,被巡察村2017年8月10日村民代表決議最后一行“美麗公路硬方單價原200元/立方,調整到280元/立方”的筆跡與前面內容截然不同。
“前后文呈現兩種筆跡,那這上面記錄的內容很可能沒有經過民主決策,是事后補記的。”針對這一情況,巡察組進行了進一步核查,結果發現該村確實存在會后補記會議記錄的現象。
“村務聯席會議記錄、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是落實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重要一環。會議記錄弄虛作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就形同虛設了。”
此次交叉巡察的情況,也引起了河橋鎮紀委書記、監察辦公室主任盛恩浩的反思,本鎮是不是也存在類似問題呢?
隨后,河橋鎮紀委、監察辦公室對本鎮11個行政村的會議記錄展開自查自糾,發現本鎮羅山村2016年9月28日村務會議記錄中“農民建房用地選擇”“道路硬化范圍”等內容為事后補記。除了羅山村,其他村也有類似問題發生。
事后補記會議記錄,這個情況也困擾了羅山村監察聯絡站站長陳林海許久。“有時候工作任務重、時間緊,來不及開會表決,村干部就在事后補個記錄。”陳林海說,自2017年擔任村監會主任以來,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想辦法監督村報賬員如實做好補錄,但這終不是長久之計。

會議記錄規范管理
陳林海想到了借鑒企業的做法,有些企業合同和報價單會在最后一行內容下面蓋上“以下空白”的印章,以此來防止內容被篡改,保證文件的法律效益。他把這一方法引用到村里的會議記錄上。沒想到,效果立竿見影。此后,該村再也沒有出現過會議記錄補記的情況。
而陳林海的做法也被河橋鎮紀委、監察辦公室吸納了,河橋鎮紀委、監察辦公室對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刻制了帶有“以下空白”“河監”字樣的印章,并發放至11個行政村。同時,該鎮還提出了“三個必須”來規范印章的使用:必須由專人保管使用;必須在會議記錄填寫完第一時間蓋上印章;必須蓋在會議記錄內容的最后兩個字上。

以下空白印章
如今,在河橋鎮各村,村干部均不直接經手會議記錄,由村報賬員負責會議記錄、保管印章。每次會后,經與會人員確認內容無誤后,再由報賬員立即在會議記錄指定位置蓋上“以下空白”印章,這一做法已成為慣例。
“現在村里的會議記錄更加規范了,沒有事后補記或篡改記錄,民主決策的效力得到保障,每位村干部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建議,大大提高了我們做事干事的積極性。”河橋鎮中鑫村監察聯絡站站長呂鐵瑛說。隨著“以下空白”印章的使用,該村徹底扭轉了會議記錄事后補記、虛假篡改的風氣,從民生實事到重大項目,凡事都必須民主決策,不再是偷偷地往會議記錄上添上一筆。
小小印章不僅堵住了會議記錄造假漏洞,有效防止會議記錄中的形式主義,更是規范了村級民主決策,管住了村干部手中的微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