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布的《中國會議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每年舉辦各種會議多達幾千萬個,涵蓋公司會議、政府會議、事業單位會議和社團會議四大類,會議經濟產值近萬億元。由中國會議酒店聯盟組織編寫的《中國會議藍皮書》13日在第四屆中國會議經濟與會議酒店發展大會期間正式推出。
我國許多城市冠以“國際會議之都”,而國際會議和大型會議協會對全世界232個城市舉辦的會議按國際會議排名,我國內地僅北京、上海等6城市上榜。《中國會議藍皮書》顯示,國際會議舉辦城市前6位是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大連。
中國旅游飯店協會秘書長許京生說,會議經濟正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并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會議產業鏈各相關環節的重視,但由于準入門檻低、產業標準不清晰、產業鏈上下游信息不對稱、資源脫節等原因,亟須搭建一個有效對接的產業平臺,以加強互通、互信與合作共贏。許京生希望《中國會議藍皮書》統計分析,成為今后各級政府決策時的重要依據。
《中國會議藍皮書》統計表明,我國每年舉辦會議高達幾千萬個,參加會議人數上億之多,年均增長20%。首度推出的《中國會議藍皮書》匯集了全國18個省和直轄市、39個城市的近百個會議型酒店的8270個會議信息。這些會議型酒店基本涵蓋了我國各大城市主要的大型會議中心和會議型酒店,也有大批中小型會議酒店參與了數據統計。
根據國際會議和大型會議協會的統計報告,由于我國存在大量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會議市場增至四大類。從排序上,我國的公司會議獨占半壁江山,市場份額達49.9%,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情況基本相符。最大不同是我國社團會議數量少。我國目前126萬個事業單位,為全國41萬個社團組織的3倍,因此形成重要而獨特的事業單位會議市場。同時,我國各級政府和各類政府機構的會議形成龐大的政府會議市場。而從會議參加人數看,人數低于100人的會議占全國會議總量的47.1%,500人以上會議僅占10.1%,我國會議規模與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